先吐個糟,早晨那位司機,你六十邁的速度,突然轉到快車道,我120碼的速度,離你幾十米,你又不立即加速,比旁邊的卡車還慢,沒考慮我要怎樣剎車才能不撞上你嗎?
話說中國人在新西蘭開車,近一年發生八百多起交通事故,新西蘭已經在討論是否取消中國駕照駕車資格。
大家悠著點吧。
話說上海十三五規劃,意圖常住人口不超過2500萬,這算是跟隨北京等一線城市的腳步,進一步意圖行政控制人口。
只說客觀數字,不久前,我做了一個統計,上海目前的常住人口2425萬,外來人口996萬。實際上根據手機用戶統計3234.6萬部,去掉老人和小孩中很多不用手機的,大致可以估計常住人口超過了3000萬。
這裡要感謝城市數據團的計算,按照歐美日港通行的人口數據模型,可以推演出到2040年,上海人口將會下降到1934萬人,60歲以上老齡人口超過41%,20歲以下人口僅佔7.95%,20-59歲工作人口僅有50.96%。
好吧,我們就不用說什麼了,不知道到時候地方政府拿什麼來養活這些老人,經濟還能發展嗎?
我們不知道北上廣深的一線人口控制政策出於什麼目的,實在是難以理解。
每天我從上海和江浙交接的地方開車經過廣袤的土地,到達外環旁邊的辦公室,來回180公里。我在金澤鎮上有個不太開門的咖啡館,用以接待朋友,因此我知道這個鎮上一半的本地人都已經去了市區,或者青浦鎮,或者最近的朱家角。也就是說,在上海邊境到外環的距離範圍裡,鄉村人口已經急速減少。在這樣的空地上,是否能夠容納更多的人口呢?上海要容納1億人口,甚至3億人口,有問題嗎?
即使以城市數據團的計算,上海要維持健康的20 -59歲的適齡勞動人口,需要達到5400萬人口,外環內容納這些人都是綽綽有餘的。
至於說到教育和醫療,水電煤氣供應,前兩者,如果開放教育和醫療,改革醫療體系,後者提高公共設施價格,吸引民營資本進入,難道會沒有辦法解決嗎?
為什麼會把自己逼到一個人口老化的結構性缺陷去呢?
其實,這樣的政策並不會真正的導致上海常住人口減少,隨著三四線城鎮的敗落,很多人口會遷徙到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群尋求生存,人們會慢慢越過3000萬向5000萬這樣的規模進發。只是由於上海這樣的政策,一定會伴隨著教育等資源的限制,導致孩童難以在上海入學,從而產生糟糕的邊緣人群。
我們從種種跡象,可以理解這並不是上海市單方面做出的政策,很可能是全國一盤棋的考慮,只是這樣的考慮是完全反市場的行為模式,實在是不能理解政策背後的要素。
中國發展成三大城市群是必由之路,只有配合土地自由流轉、戶籍開放、放開醫療和教育資源投資等等措施,才能夠讓以城市群為標誌的服務業迅猛發展,並以此更集約化的聚集社會資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那麼有什麼理由倒著後退呢?
霧霾不是城市群造成的,而是不肯投入熱電廠和重工的環保措施造成的,很多脫硫裝置沒有再次加溫,導致煙氣下沉。而燃油的品質也必須提高。
當然,如果大家要指望霧霾減少人口也是可以的,除了逃離的,還有死去的。看看以後肺癌的發病率有多高吧。
撇開所有的宏大敘事,國家治理是一個技術活,是一些常識,是考慮民生和發展的結合。
諸位有仔細的考量嗎?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