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毛澤東四大超出常人的成功之道

毛澤東從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成長為叱吒風雲、扭轉乾坤的歷史巨人,改變了中國社會面貌,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是中國近代史上一百年來最大的成功者之一。 那麼他成功的奧秘究竟何在?

成功的關鍵:豐富的古今中外歷史知識和對社會的深刻瞭解

1977年4月,周揚對採訪者說:我和毛主席接觸的時間很多,「我們談魯迅的功勞,一個是對社會的瞭解深刻,一個是豐富的歷史知識。 這兩條是很厲害的。 主席的偉大也是這兩條,其他的許多革命家就不如他...... 王明這個人也讀了些書,但讀了不能用,關鍵就在這個問題上。 ”

首先,豐富的歷史知識為毛澤東實現遠大的志向奠定了深厚的學問基礎。 古人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毛澤東自青年時代起就立志要做大事,發誓要「翻天揭地、改造社會」。 為此,他發奮讀書,在學海中遨遊,在書山上攀登。 從書本中吮吸知識,也從書本中增長才幹。 他雖非出身書香門第,但酷愛讀書。 他自己也曾說過:「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一日不讀。 」毛澤東受過6年的國學灌輸和7年西學教育,還曾到長沙的湖南圖書館自學,「貪婪地讀,拼命地讀」,
看了大量的書,「度過了他學習歷史上最有價值的半年」。 十多年寒窗之中,他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籍雜書,潛心研讀世界名著及各種流行的新思潮,對中國近代的思想家、革命家熱烈崇拜,對世界英雄豪傑異常敬仰。 中國傳統的典籍文化、口碑流傳的民俗文化、植根地方的湖湘文化、康梁變法的改良文化和西方赫胥黎的進化論等等,都被他兼收並蓄。 但在中西文化兩大系中,他更為熟悉中國先秦的儒、法、道、墨,以及程朱理學。 其中尤為重視《二十四史》,這部書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明崇禎17年長達4000年曆史,約4000萬字,是一部史料極為豐富的歷史巨著。 毛澤東以頑強的毅力通讀了這部巨著。 有許多部分則反復閱讀,看過5遍以上。 《資治通鑒》是毛澤東頗感興趣、百讀不厭的另一部歷史巨著。 全書從東周到五代十國,記錄15個朝代的興衰成敗,貫穿1362年曆史,總計294卷。 毛澤東一生閱讀、圈點17遍,並多次向人推薦。 毛澤東對讀書的態度是讀而不死,不做書的奴隸,而讓書為其所用。 他的過人之處就在於能夠駕馭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批判地吸取西方文化的精華和辯證地融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把中國傳統文化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精神養料和思想土壤。 這就是毛澤東不同于常人的地方。

其次,對中國社會的深刻瞭解,有利於毛澤東準確地把握中國革命的特點。 毛澤東家祖輩務農,自己從小參加農田勞動,13歲就幾乎被當一個整勞力幹活。 17 年的農村生活使他瞭解了農民的疾苦,熟悉了農村社會,培養了對農民深厚的感情,並決心站在勞苦大眾一邊,為廣大農民謀利益。 毛澤東的這個身世與經歷在党的歷屆主要領導人中絕無僅有。 這為他日後研究中國問題,善於把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須知中國是以農民為主體的國家,中國的社會主要由農民組成。 在這樣的國家裡,進行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首要意義的是解決農民問題。 誠如他後來指出的:所謂人民大眾,最主要的部分是農民。 所謂人民戰爭就是農民戰爭,忘記了農民就沒有中國民主革命,也就沒有一切革命。 「馬克思主義的書讀得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農民’這兩個字忘記了,這兩個字忘記了,就是讀一百萬冊馬克思主義的書,也是沒有用處的。 」中國革命說到底是解放農民。 毛澤東的理論說到底也基本上是組織農民、武裝農民、宣傳農民、解放農民的理論。 毛澤東對中國社會的瞭解與研究加上他在家鄉農村生活17年的特殊經歷,使他對中國農民問題重要性的認識有最真切的直感,這為他實現理論認識上的飛躍並開創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打下了堅實基礎。

成功的秘密:善於總結經驗,集中群眾智慧

毛澤東是一位睿智的哲學家。 他善於總結經驗,集中群眾的智慧與創造。 1964年8月29日,毛澤東在會見尼泊爾教育代表團時,一位團員問:「您所以這樣偉大的秘密是什麼? 您力量的源泉是什麼? 請告訴我們,以便讓我們多少學得一點。 」毛澤東回答,我沒有什麼偉大,就是從老百姓那裡學了一點知識而已。 雖然我們學了一點馬克思主義,但是單有馬克思主義還不行。 要從中國的特點和事實來研究中國問題。 他又說,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眾,不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哪一個也不行。 要在人民群眾那裡學得知識,制定政策,然後再去教育人民群眾。 一年之後,1965年7月26日,毛澤東會見剛從海外歸來的原國民黨代總統李宗仁和夫人。 接見時,李的秘書程思遠作陪。 在談話中,毛澤東主動向程先生髮問:「你知道我靠什麼吃飯嗎? 」程一時茫然。 毛緩緩道:「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 以前我們人民解放軍打每個戰役後總要總結一次經驗,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然後輕裝上陣,乘勝前進,從勝利走向勝利,終於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毛澤東的兩次談話道出了他一生的成功秘密:善於總結經驗,集中群眾智慧。

成功的獨特條件:極高的領悟力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中,學習馬列主義理論,既不是最早的,也不是最多的。 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修養,毛澤東不如陳獨秀;論對馬列書本的熟悉,毛澤東不如王明。 張國燾在談到第一次見到毛澤東的印象時說,毛澤東對馬列主義常識瞭解不多。 喝過「洋墨水」的王明、博古認為,毛澤東是山溝裡的馬列主義,對馬列主義理論修養不足。 但是,毛澤東有著出眾的才華和極高的領悟力。 毛澤東的老師楊昌濟稱毛澤東「資質俊秀」、「殊為難得」,是農家出的「異材」。 毛澤東的另一位老師黎錦熙在日記中寫道:「得潤之書,大有見地,非庸碌者。 」加上毛澤東「性不好束縛」「好獨闢蹊徑」,善於獨立思考,不迷信、不盲從的獨特性格,這就決定了毛澤東學馬列理論的突出特點,是學得刻苦而不死板,讀得認真而不教條,沒有絲毫學理主義習氣。 他在初次讀了《共產黨宣言》以後,知道人類有史以來就有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就初步得到認識問題的方法論。 他說,「這些書上,並沒有中國的湖南、湖北,也沒有中國的蔣介石和陳獨秀。 我只取了它四個字‘階級鬥爭’,老老實實地來開始研究實際的階級鬥爭。 」這裡把《共產黨宣言》等書的內容僅僅歸結為階級鬥爭四個字,雖然不太準確,但是,就階級鬥爭是貫穿階級社會的一根紅線,就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理論是分析階級社會的主要方法而言,毛澤東又確實抓住了認識中國問題的根本,並能從中悟出「認識問題的方法論」,這說明毛澤東書讀得活,領悟力極強。 這也是他優於和高於党的其他早期領導人的一個突出特點。

毛澤東善於掌握「認識問題的方法論」這一特質,使他後來在學習和研究馬列理論時,不是為理論而理論、為馬列而馬列,而是為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和策略問題去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總結革命的經驗教訓,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並作出科學的理論概括。 史達林說:「列寧的偉大,正在於他沒有做馬克思主義的俘虜,而善於抓住馬克思主義的實質,並從這個實質出發,向前發展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說。 」毛澤東與列寧有著相同的基本品格。

毛澤東的極高領悟力還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軍事謀略與軍事智慧上。 毛澤東從來沒有進過軍事院校。 既不像劉伯承留洋國外學過軍事,也沒有像朱德、彭德懷進過講武堂受過專業軍事訓練。 但毛澤東無師自通,用兵如神。 毛澤東是不背槍的統帥。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理論是毛澤東首先提出的,但他對筆桿子似乎情有獨鍾。 長征途中,賀子珍為他特製了一個備有多層口袋的可以裝好多筆墨紙硯的挎包。 他開玩笑說,我要用文房四寶打敗國民黨的四大家族。 一身戎裝的赳赳武夫果然被一身便裝的瀟灑文人打敗了。 毛澤東本人,作為集哲學家、詩人、政治家和軍事家于一身的偉大歷史人物,似乎更看重的也是自己在軍事上所取得的成就。 1975 年,毛澤東在會見聯邦德國政治家赫爾穆特·施密特時,後者談起他的成就和詩作。 毛澤東回答說:「成就太小,我也不會寫詩。 但我懂得怎樣打仗,怎樣打勝仗。 」毛澤東的自豪是有充分理由的,因為他在軍事上取得的成就是如此輝煌,他的指揮藝術是如此出神入化,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毛澤東的軍事智慧也不是由一堆突發奇想的念頭構成的,而是有了一整套的理論;他的雄才大略也絲毫不帶有僥倖的色彩,而是基於他對敵我雙方態勢的全面、深刻的分析和洞見。

成功的資本:強健的體魄

歷史上有多少英雄豪傑,由於身體不支造成半途而廢,甚至英年早逝而抱恨九泉。 杜甫曾為諸葛亮慨歎:「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

強健的體魄是擔當大任的資本。 為了實現遠大的目標誌向,毛澤東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非常重視體格的鍛煉,認為身體是「知識之載,道德之寓」。 毛澤東還曾于 1917年撰寫了《體育之研究》一篇長達7000字的論文,由楊昌濟推薦,發表在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誌上。 該文詳盡闡述了身體對於學問與事業的重要性。 他認為,一個有志向有抱負的人,就怕沒有強健的身體。 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有思想、有學問,什麼事情不可以做呢? 所以毛澤東一直沒有放鬆過對身體的鍛煉。 他進行體育鍛煉的第一種方法是冷水浴,此外還有風浴、雨浴、雪浴、太陽浴。 但毛澤東一生最喜歡也十分擅長,並由童年保持到少年、青年、中年直到晚年的運動是游泳。 郭沫若說「毛主席是少年游池塘,青年游湘江,老年游長江」。 體育鍛煉使毛澤東身高1.83米的偉岸身軀更加強壯,精力、體力愈加過人。 毛澤東之所以能擔當歷史大任,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除了他超群的才華、堅強的意志,還得益于他強健的體魄。 強健的體魄是毛澤東的又一成功之道。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