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克里希納穆提 重新認識你自己 第十四章--昨日的重擔 (Part 2)

 空寂是超越意識限制的必要條件,但是怎樣才能使那終日為自己忙碌的心安靜下來呢?也許我們能訓練它、控制它、塑造它,但是這些磨練會使心智逐漸遲鈍,卻無法使它安靜下來。因此,刻意想要達到無念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愈勉強,你的心就愈狹隘、停滯。任何控製或壓抑,帶給人的只有衝突,因此,外在的控製或修煉絕不是真正的辦法,而毫無節制的生活也沒有什麼價值。
我們的生活不斷接受社會、家庭、自己的痛
苦、經驗、意識形態與既定模式的鍛煉,然而這些鍛煉是最具有破壞性的。真正的鍛煉之中絕對不能有控制、壓迫或任何形式的恐懼。那麼這種鍛煉要如何進行呢?絕不是先有鍛煉而後有自由,自由應該放在起點,而非終點。真正的自由乃是從鍛煉的強制中解脫出來,能認識這份自由便是極深的修煉。學習的本身就是修煉,而修煉這個字的根本意思就是學習研究,所以學習研究的本身就能帶來清晰的思想。要了解控制、壓迫和放縱的本質與結構,必須全神貫注地學習研究。你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不必強加任何鍛煉,因為學習研究的行動就能帶來毫無強制的鍛煉。
在抵制所有的權威,如宗教組織、傳統和經驗以前,必須先看清楚為什麼我們會服從它們。好好地研究一下那種心境。要想研究它,我們不能一邊接受權威,一邊又想研究它,這是不可能的。要想認清我們心中有關權威的整個心理結構,就必須先有自由。當我們在研究時,我們就已經放下這整個心理結構了,當我們確實放下時,這個放下的本身就是使我們從權威中解脫的智慧。放下一切被視為有價值的外在訓練、領導、理想等,就是真正的學習研究。這種學習研究的本身,不只是修煉,同時還放下了修煉,於是放下就變成了建設性的行為,因此,我們是在放下所有那些我們認為可以帶來靜心效果的東西。
我們現在已經認清控制不能導向靜心。專注於某一個客體,完全沉迷於其中,也不能使一個人的心真正安靜。好比給小孩一個有趣的玩具,只能使小孩安靜一段時間,但是你一拿走那個玩具,他又開始淘氣了。我們都沉迷在自己的玩具裡,自認為內心很平靜,即使一個專心獻身於科學或文學活動的人,也只不過是暫時沉醉在自己的玩具中,而並未擁有真實的寧靜。
我們所熟知的只有一種形式的寂靜,就是當心中的嘮叨和念頭停止的那一刻,但是那並非真正的空寂。空寂就像美與愛一樣,是完全不同的一種境界。它不是念頭止息以後的產物,也不是當腦細胞看透所有的心理結構以後所說的:“看在老天的份上,你給我靜一靜吧!”然後製造出來的安靜。空寂也不是觀察者與被觀察者合一時的專注狀態,雖然在這種狀態中已經沒有內心的衝突,不過那仍然不是空寂。
你是否在等著我為你形容空寂的真相,好加以比較、詮釋,然後帶回家埋起來?然而空寂是無法形容的,能形容的都是一些已知之事。你必須每天都能死於一切已知的創傷、榮辱以及自製的意象和所有的經驗,如此你才能從已知中解脫。每天都大死一番,腦細胞才會變得清新、年輕而單純。但是憑著單純、清新以及溫柔、體貼,仍然無法產生愛,因為它們並不是美與空寂的本質。
這份空寂和內心停止嘮叨的無念是迥然不同的境界,而它也只是一個小小的起步,就像穿過一個小洞,然後才能進入那廣闊、浩瀚、無量而又超越時間的境界。但是這種境界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如果你已經全盤了解了意識的結構、快感、悲傷和絕望,而腦細胞也變得平靜了,也許你就能突然巧遇那沒人可以告訴你,也沒人可以毀滅的奧祕境界。這個活生生的心是寂靜的,它沒有自我的中心點,因此也不受時間的束縛。這無限的心才是惟一的真理,也是惟一的實相。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