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貧窮的力量

一位朋友來找我,神情沮喪地說:「怎麼辦?」我問怎麼了?他才娓娓道出了內心的苦惱。
他說自己父母都是老師,從小生長在教職家庭中,雖然經濟不很富裕,但衣食上基本是無缺,成長過程從來不會為了錢煩腦;上了大學,到北部居住,每個月父母還會寄兩萬元給他當生活費,加上固定每星期兩天去私人公司設計網頁,也有兩萬多的收入,所以在很多同學都在背助學貸款,或是四處打聽哪裡可以打工賺錢的同時,他大學生活可說是每天吃香喝辣,過的多采多姿,快樂的不得了。

出了社會工作,跟女朋友租屋同居,平時只要負擔房租,也不用寄錢回去給父母,所以一到放假,兩個人就四處旅遊,吃吃喝喝,生活過的也是相當輕鬆愜意。
這樣的日子到了結婚之後,開始出現變化,買了台北市的房子,背了房貸,生了兩個兒女,生活的開銷一天一天加重,壓力也一天一天加重,到後來漸漸開始不堪負荷了。
「你苦惱的是?」我問。
「如果我是生長在一個貧窮的家庭,或許就不會這樣了?」他說:「我活到現在近四十歲,回頭去看,很多以前家裡很窮的同學,現在不是事業有成,就是賺了幾桶金,只有我,還在幫別人工作,幫別人賺錢,一直跳脫不了這個框框。」
我問他:「為什麼你跳不出來?
「因為一直以來,我的父母親給我衣食無缺,也就是因為如此,我從來不覺得賺錢是很重要,甚至是急迫的事,反正畢業出社會就是工作,也沒有想過太多。」「而那些受到貧困砥礪的同學,相對與我,窮苦反而能夠激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發揮出甚至比自己本身還要好的能力,他們就是因此擺脫自身宿命,也讓家庭擺脫了貧窮。」
「所以呢?:我問。
「所以我有時候真恨自己的父母,給我太過溫飽的日子,反而讓我沒有上進的力量。」
聽到這段話,我真替這位朋友開心,因為他真的知道窮了,知道窮了,就等於覓得力量的源頭了。
父母的美意,當然不會有錯,每個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最無憂的成長學習條件,但是最好的,並不一定真的是最好的,有時候壞的,到後來回頭看,反而才是好的。」
我告訴他:「以前的你,或許可以這樣抱怨,這樣自艾,但到了這年紀,你再抱怨,就是自己的不是了;有句話說,男人四十歲之後,要對自己的臉負責,這句話意思是,要對自己所有的事負責,其實不管是男是女,都要坦然面對自己,不應推委虛應,要勇於承擔,面對自身的一切。】
「既然你已經覺悟此事,代表你現在也得到【貧窮】的力量了,從今以後,你已經更有力量、且更有動力,去發奮向上,努力打拼了。
怨天尤人是不能改變現實的,只有認清事實,努力改變,才能得到更好的人生。
貧窮可以是一個動力,也可以是一種沉淪,一種習慣,甚至是一種墮落。只有痛恨貧窮,才能從中生出掙脫的力量,只有痛恨貧窮,才能勇於改變,也只有痛恨貧窮,才能不斷努力,從浴火中蛻變重生,從此展翅高飛。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