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麼嚴肅的概念和去年大熱、前天剛經歷暴跌25%的比特幣有什麼共性?金融博客dizzynomics本月發布了一篇討論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比特幣的博文,華爾街見聞在此與大家分享主要內容如下:
按一些社會主義者的說法,當資本主義無法時時自救的時候,必然會產生壟斷組織——卡特爾,一切都往壟斷方向發展。
一旦形成壟斷,就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獨裁的高壓政府。
而根據英國著名作家奧威爾(George Orwell)在他的小說《動物莊園》(Animal Farm)裡表達的觀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都有可能催生獨裁。
一切都是閉合循環。
現實就是,在這個可以人為造成信息不對稱的世界,根本沒有無缺憾的競爭。在這個世界,設定入場成本就可以限制入場,庫存或者產能過剩讓一些當權者可以操縱市場清算價。
研究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博客Social Democracy總結當代奧地利學派掌門人、美國經濟學家Israel Kirzner觀點指出:
奧地利學派強調反對政府對競爭的阻礙,這種對競爭的看法有個明顯的問題,那就是成本加成定價的行業。
這些行業通過溢價定價和有效利用過剩產能和庫存製造了進入市場的極大障礙,摧毀了奧地利學派所說的“自由進入”市場。
……
許多現代市場都由企業主導,那些企業早就在參與製造進入市場的障礙,並沒有受到長期利潤最大化的想法激勵。按新古典主義或奧地利學派的觀點就是如此。
相反,這些企業更賣力地避免開啟各自所在市場的新入口。 ……
有效地利用過剩產能是現代企業避免其他企業進入一個市場的有力方法,這樣的做法也充當了頑固的入市屏障。
聯繫到比特幣,以上也說明了為什麼比特幣必敗無疑。
比特幣就是卡特爾,是個對自身成員極不公平的組織。隨著這個系統裡欺騙的動機增加,系統對成員的壓榨也就更多。一切試圖榨取集體主義價值和利潤的行為莫不如此。
因為去中央化本就是集體主義的代名詞:大家不計任何回報,只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合作。
這樣的事當然應該稱道,可要是想方設法榨取這種集體行動的價值,那就不該叫好了。
集體主義性質屬於社會主義,一旦你開始在集體行動這整件事裡混入價值獎勵,就會轉變為資本主義。
互聯網去中央化的行動就是如此,比如比特幣。
比特幣的系統憑藉參與者的好意取得協同作用,後來為榨取這種行動的價值而採用了激勵機制,這不可避免地改造了原有的系統。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比特幣追求的去中央化會讓集體主義墮落。
比特幣不是免費的系統,它是專門試圖犧牲廣大用戶創造新等級和集權的系統。
目前它比傳統付款處理系統更有競爭力,但這樣的優勢可能不會持續多久。理由只有一個:最初它的成本均攤到每個成員身上,遍布廣大的礦工網,它的定價是有競爭力的。
可是,某些礦工已經比其他礦工實力更強,中央集權和壟斷也就不可避免出現。
現在有了比特幣挖礦的合作組織,加入這類組織的成本也增加了。想在競爭中獲勝,你要么就得加入這種卡特爾組織,要么就做一個實力更強大的礦工,不過也要付出很高的代價。
如果沒有監管,最終不是產生一家獨大的卡特爾,就是誕生一個權力至高無上的礦工。
如果是前者,就需要製定規矩管理卡特爾的成員,避免他們破壞這個卡特爾。這種方式讓人不免想起傳統企業的組織架構,卡特爾的成員就像企業裡的員工。
當然,加入這個卡特爾要負擔一定的成本,類似入會費。
如果是後者,就變成徹頭徹尾的獨裁,所有的入會費都由集權礦工的成本決定。
入會費可以變成一種沉重的負擔,像以前那些控制傳統支付方式的機構那樣收費。
比特幣系統和過去的系統沒什麼兩樣,都在為了打造新的一批精英而重新整頓。
至於維基百科和開源社區,那完全是另一回事,沒有可比性。
這些組織都是自願的集體行動,沒有誰企圖通過這樣的方式榨取價值。
每位成員貢獻都純屬自願,成本要么是成員自願承擔,要么由慈善捐助支持。
這些組織如果要讓系統內部產生一個創造價值的分支,必須保持非盈利的方式,只能讓創造的價值負擔運營的成本。
假如除去成本還有盈餘,那麼就應該讓每位成員利潤均霑,或者把利潤送出去。只有這樣,這些組織的整體系統才能保持誠信和活力。
比特幣先不論,climateerinvest博客倒是根據dizzynomics的以上內容對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做瞭如下歸納:
在社會主義體系,政界人士成為最富有的社會成員。
在資本主義體系,金融界人士成為最有政治影響力的社會成員。
並且附上下圖: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