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巴菲特PK安德森,比特幣引發兩人唇槍舌劍

一位是德高望重的傳奇投資人,一位是風頭正勁的新銳大佬,但巴菲特和安德森這兩位舉足輕重的投資家對虛擬貨幣比特幣的態度卻大相徑庭。巴菲特警告稱,離比特幣遠點;而安德森卻說,巴菲特不懂技術,純粹是瞎扯。不過,或許兩人的觀點都沒錯。
身價億萬的投資家沃倫•巴菲特被人稱作無知,這種情況可不常見。
不過這確實是風險投資家馬克•安德森上週在虛擬貨幣會議上所說的話。針對沃倫•巴菲特讓投資者遠離比特幣的建議,他說:“一直以來,這些白人老頭對自己不了解的新技術發表的言論全部都是瞎說。”安德森對巴菲特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CNBC )上提出的觀點做出了回應。當時,巴菲特說:

“離遠點。比特幣是海市蜃樓。這是一種轉移資金的手段。它是一種有效的轉移途徑,而且可以通過匿名實現這個過程,還有諸如此類的一些特色。不過支票也是一種轉移金錢的手段。就因為支票可以轉移金錢,所以它就價值連城嗎?郵政匯票呢?大家也可以通過郵政匯款轉移錢。人們也是這麼做的。我希望比特幣能成為更好的轉移金錢的手段,但你可以用許多方法創造出類似的貨幣,將來也的確會出現這種情況。在我看來,認為比特幣擁有某種巨大內在價值的想法非常可笑。”
昨天,商業新聞網戰Business Insider的亨利•布拉吉也加入了論戰,他為巴菲特對比特幣的懷疑態度進行了辯護,表示巴菲特並不是像安德森所說,是由於對技術的無知,而是一種對所有新技術的合理的質疑。為了支撐自己的觀點,布拉吉詳盡地引用了由巴菲特執筆,登載於1999年《財富》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文章撰寫於網絡狂熱的高峰期,巴菲特在文中解釋了自己為什麼不在當時衝擊市場的新技術的騷動中跟風投資。巴菲特當時寫道:
“投資的關鍵不在於評估這個產業將對社會產生多大影響,或是它將發展到多大規模,而在於判定目標公司有多少競爭優勢。最重要的是,那種優勢能維持多久。”
換句話說,並不是巴菲特不了解技術。只是他明白,要確切知道哪種投資能夠從技術的廣泛普及中受益不太可能,哪怕你足夠有先見之明,預見到哪種技術將徹底改變世界,以及通過何種方式改變。巴菲特舉了汽車和航空業的例子。許多人看出了這些發明具有革命性的潛力,但如果投資者沒有選對汽車公司,那這種先見之明就毫無價值。航空業也是一樣——儘管它對社會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但從這個行業獲利的難度也是眾所周知。
根據這種邏輯,巴菲特對比特幣持懷疑態度合情合理。不管你是希望藉加密貨幣的崛起之機投資比特幣獲利,還是像安德森支持的Coinbase這類公司借比特幣的強勢而獲利,但在加密貨幣將改變世界這一事實之外,你還需要懂得更多才能掙到錢。畢竟,假如你買了一大堆比特幣,但最後卻是比特幣的某一變種佔據了虛擬貨幣的統治地位,到時候怎麼辦呢?
安德森在接受《福布斯》雜誌的郵件採訪中表示,這種分析“單純而天真”。他寫道:
“不了解技術的人總是用這種比喻來批判技術……'是啊,當然,這技術很棒,但並不像那些瘋狂的呆子所想的那麼有用或有價值。'針對每種重要的新技術,都有這類論調,我這輩子已經聽了太多。這不過是故作高深——看起來分析入微,實際上並非如此。”
安德森的反駁存在一個問題:巴菲特並不想顯得高深或是分析入微。巴菲特的重要觀點在於:對技術有著深刻或細緻的了解,並不是投資獲利的必要因素,這甚至反而可能是有害的。巴菲特的投資風格要求他熟知金融知識而避免過分了解技術,以免對這項技術的前景的情感羈絆影響他對利潤的關注。
實際上,這場爭論可以歸結為一個事實:安德森和巴菲特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安德森是個在許多高風險的投資項目上下注掙錢的投資家,他只需要在短期內正確就夠了。想知道應該投資哪些高風險項目,你需要對投資的技術有著深刻的了解,從而幫助你預測它們將會如何改變世界。不過即便安德森自己也知道,他這種不斷投資的方式只能讓他做到短期內正確。巴菲特的方式則正好相反,他或是投資那些比起競爭對手而言有著細微和難以察覺的優勢的成熟公司,或是利用他的聲望及資金來保證其他任何人都無法參與下注【比如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他買入了高盛投資公司(Goldman Sachs)的股票】。
換句話說,兩個人都是對的。(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擁有的財富比你多得多。)(財富中文網)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