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果敢戰事,中國網上充實著各種不同見解,愛國青年分頭攻擊自己政府不肯出頭幫助果敢同胞和克欽是美帝內奸,截然相反的尖銳爭論喧囂塵上。
中國人的慣例是抹黑對方是漢奸,一方說不支持彭家聲的是漢奸,一方說支持彭家聲與克欽的是漢奸。用詞之拙劣、乏味、骯髒,但卻粗暴有效。因為中國大多數人的腦袋就只裝著民粹和水貨愛國主義。
而對於緬甸的了解,又大多數盲人摸象,我甚至在專業的學術文章中,看到錯誤的描述,說2009年美國議員吉姆波尼秘密會見了奈溫將軍。以這樣的水準,中國的智囊能夠提的出多少正確見解,我實在是冷汗直冒。坊間傳聞,北京大多數緬甸觀察者持強硬態度。你可想而知民間的認知更是謬之千里。
往事總是囉嗦,簡而化之,緬甸在1947年獨立,昂山將軍與克欽等緬北武裝共同迫使英國承認緬甸獨立,並寫下彬龍協議,但不久就遭到刺殺,繼任者撕毀協議,開始漫長的與少數民族武裝戰爭歷程。
國民黨敗退大陸後,殘餘部隊入緬北生存,經歷一系列磨難後,大部分子弟融入泰北,並因戰功獲得泰國國籍;中國文革期間,輸出革命,緬共因而成立,成為最大的反政府武裝,緬甸因此與中國決裂,開始反華。
鄧公開始改革開放後,目前在醫院救治的李光耀總理在當時訪問中國,建議鄧公注意輸出革命造成的東南亞國家普遍不信任中國。中國於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結束對東南亞的緬共、泰共、馬共、印尼共支持,緬共走向自力更生,軍閥產生,普遍種植煙片,輸出毒品,引發國際社會憤怒。
後彭家聲脫離緬共,與緬甸軍政府談判,成為第一個突破口,並獲得認可,開始經濟轉型,消滅毒品;後來一系列的變化發生,佤邦聯合軍等與緬共關係密切的地方武裝紛紛和談,只剩下克欽和其他幾支較弱的少數民族武裝繼續與緬甸軍政府武裝對抗。
1989年緬共瓦解。
克欽無法獨立抗衡,在1994年簽訂停戰協定,並獲得克欽邦第二特區自治權力,幾年之後,鷹派重新獲得權力,克欽獨立軍與克欽民地武合併,繼續與軍政府作戰。
2009年美國議員吉姆伯尼,東南亞事務委員會主席,訪問緬甸,與丹瑞大將密談。此君出身三角洲特種部隊,對華強硬,後通過伯尼法案,要求美國在釣魚島領土爭端中站在日本一邊。2009年,緬甸軍方也突然攻擊了果敢,將彭家聲部擊潰,扶持了其副手為果敢負責人。但從時間節點來分析,當時美國與緬甸尚未談妥,並無特定聯繫。
之後連續訪問,緬甸於2011年突然宣布民主化,中國當時換屆,忙於內政,猝不及防,中緬關係進入劇烈波動期。昂山素季被解除軟禁,歐美大量NGO組織進入緬甸,以環保等名義干涉緬甸政治,登盛總統暫停了密松水電站和銅礦項目。 這中間穿插的事件還存在克欽武裝力量攻擊水電站工程等。
於是中美博弈明朗化,聯邦政府、軍人集團、民盟和昂山素季、民地武裝進入政治博弈的複雜狀態,均為2015年的大選進行明里暗裡的激烈爭鬥。
核心就是每個利益集團都想在未來的大選中獲得最大份額,中美日都想獲得政治代言人,以保護國家利益。
中美日的目的不同,中國是為了保住印度洋地緣政治與經濟利益,並保住後院安全。美日是要徹底顛覆緬甸,使其成為親美日國家,將封堵中國的太平洋島鍊和自由共榮之弧補上缺口,並獲得其6000萬人口市場和廉價人口製造業紅利。
中國在人口紅利時期,低端製造業的發展,對歐美日都是極其重要的,從投資、裝備和技術輸出、大宗商品、外匯儲備等等獲得巨大利益,可以說是這三十年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互惠互利。但中國在進入製造業升級換代和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就會與美元和美日高端製造業形成激烈競爭。
因此,過去三十年互惠互利的格局就變為競爭格局,封堵中國崛起是美日的核心主張,已經毫不掩飾。
另一方面,發達經濟體需要另一個替代性發展經濟體,很顯然,東南亞和南亞是最好的標的物。因此緬甸是重要的一部分。
中國在爭奪緬甸的過程中,幾乎全線潰敗,直到最近一年多才開始改變策略,不再以緬甸資源為重要目標;也不再只與軍方保持聯繫,而是開始廣泛接觸其政治力量。
然而西方攻心策略已經生效,西方價值觀結合了妖魔化中國的民間輿論,形成了普遍的緬族民眾厭惡中國情緒。各派政治力量都在打中國牌,問題是負面的,都以此為對立面來蠱惑民眾。
中國維持與政府執政力量的關係,沒有涉足緬北爭鬥;同時美國也希望維持與執政黨的關係,並扶持民盟,與緬北民地武保持距離-----這一點是國內輿論忽略的,還在尋找陰謀論。
克欽與美國有極深的淵源,曾是二戰期間美軍的101突擊隊,最高達2萬人,貢獻卓著,至今美軍仍保留番號。但克欽副司令甘茂將軍前年訪問美國,試圖尋求支持時,被美國婉拒。美國人只是表示,如果克欽獨立軍如果能融入民盟,美國將通過民盟支持克欽。將克欽視為工具,以美國國家利益為重的意圖,絲毫不加掩飾。因此,克欽民地武裝大為失望。
實際上,美國已經乾預緬甸主體改革成功,軍政府與日本淵源極深,後幾十年又受到中國支持,緬北武裝均不會得到明確支持,與緬甸政府撕裂。
美日中在2015年的大選中,均不能說大局已定。緬甸現在的聯邦政府希望玩大國博弈下的利益最大化,昂山素季的民盟目前一定會傾向美國,但也會在未來保持與中國的關係,因為中緬如此之近,經濟如此密切。只是說,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一定是與歐美融合的,美日並不在意是否其上台後與中國對立,只要類似韓國那樣成為盟友就可以了。
軍人集團會擔心自己的四分之一議員席位受損,實際上會試圖阻止修憲;民地武希望在大選中獲得政治權力,在修憲成為現實後,也很有可能與民盟融合;如果修憲不成功,也可能與民盟合作爭奪政治地位,但這會有微妙的差別。
彭家聲部回歸果敢戰爭,目的不是要獨立,而是要以戰求談判,回到政治博弈的檯面上。克欽支持彭部也是同樣道理。軍人集團強硬對待彭部,也是同樣道理,由於彭部戰爭初期以全世界華人身份認同為訴求,正好迎合緬甸民眾反對中國的心理,恰好把把柄送上門來。
中國是非常尷尬的。
如果是中國智囊贊同這種支持民地武,把水攪渾的做法,策略可以說非常低劣,下而下之;大概率不是,而是民地武把中國民族認同訴求作為武器,綁架中國民意,裹挾中國政府,這可以說是很聰明的做法,無可厚非。
但真正愚蠢的是那些愛國青年,會把整個中國的利益出賣給美日,在以民粹裹挾政府時,將緬甸的整個政治經濟利益和民心送給了美國人、日本人、軍人集團、反對派。
目前中國政府做法算非常冷靜,處理得當。緬甸軍方也犯了大錯,將炸彈丟向中國,使得中國獲得道義上的高點。如果沒有這些炸彈,中國政府會非常尷尬,在兩國同時遭遇民心向背問題。
緬甸開放媒體後,私立媒體有其偏頗的地方,也有其公正的地方。在這次炸彈導致中國無辜平民喪生後,中國保持中立,沒有支持民地武的主張,已經為緬甸人所了解。登盛總統對外宣布說中國並沒有支持果敢戰爭,也客觀上是在回應軍方和緬甸的妖魔化中國。
對於中國來說,利益最合理的未來趨勢是鞏發黨能夠繼續執政,登盛的接班人可以獲得大選。修憲後,如果昂山獲得總統候選人資格,軍人集團失去自動獲得四分之一議員席位資格,則可能會發生不可預料的風險事件。如果昂山獲得資格,同時軍人集團能夠繼續維持四分之一議員席位資格,則可能給緬甸帶來緩衝機會。
民盟如果如美國人所安排,克欽及民地武成為民盟的軍事力量背書,則緬甸繼續陷入內戰的概率大增。這也是一種籌碼,美國可以以超然的,沒有直接介入緬北,不會失去干涉緬甸政治的權力。
一切取決於軍人集團的利益和民地武的利益如何保障。
所有的政治利益都是經濟利益,傑出的政治家應該承認這種訴求。克欽和民地武有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利益訴求,軍人集團需要保護自己和維持政治經濟權益,鞏發黨出身於軍人集團,並試圖演化為柔和的為民承認的政治力量,佛教組織試圖維繫自己的政治影響力,民粹成為各方的工具。
中國是緬甸明顯的靶子,正在用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來謀求與東南亞共贏,從而形成人民幣經濟圈和經濟利益同盟。中國政府和媒體應該積極在2015年通過各種宣傳,在緬甸國內推廣自己的願景,表達自己和平共贏的訴求,表達對緬甸各方和解的意願,無論是對主體民族還是少數民族,都要清晰的表達訴求。
中國的愛國青年,切不可成為各方政治勢力的幫兇,你們實際上在損害自己的國家利益,也在戕害自己的血緣上的同胞,你們並不知道果敢人是不是喜歡流離失所,背井離鄉。
而你們並不知道的是,如果緬甸不能和平統一,金三角仍在生產的化學毒品冰毒等等,九成都在銷往中國。和平的緬北可以種植橡膠、甘蔗、橡膠,讓人民生活安康,不再以毒品維持戰爭和生活,也就不再損害中國人的身體健康。
2015年最終大選會結束,政治動盪能否結束,我們並不得而知。戰爭是最壞的結局,除此外,無論誰上台,只要中國保持善意,並以雙方最大的利益為共同訴求,就能維持中緬和諧共贏。
美國人並不知道的是,緬族人一直是一個強悍的民族,不喜歡為人所左右,或許他們能夠影響其選舉,未必能夠影響其未來。
結局尚未註定。
附註:文章裡沒有提及,但有不少網友提及邊境問題。我要說明的是,假如緬甸軍隊再次炸彈扔到國內,不管是失誤還是故意,國際防空慣例,立即派戰機或者空導擊落對方,然後設立禁飛區:緬甸人,你們在禁飛區外飛。這是我個人的另一個不同主張,原因是緬族人正習慣於大緬族主義,需要讓他們了解一下rule是不能越界,打完了再接著談情做愛。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