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當前及未來十年的國際形勢

版主:本文作者寫於2013年。
1、前言
這兩年國際風雲變幻,先是埃及、葉門、利比亞、敘利亞相繼因「顏色革命」陷入內亂,之後制裁伊朗、中國南海爭端、中日釣魚島爭端,新一輪以巴衝突等等。 一浪高過一浪。 這一系列看似孤立的事件,其實正向人們昭示:亞洲正成為新的戰爭策源地;所謂「和平與發展」的國際主題已然不復存在,竭力維持二戰後既有國際格局將是未來十年甚至是本世紀前五十年最大的國際任務,由此而導致的區域衝突甚至戰爭將是其主要的表現形式。 而對伊朗的戰爭則是實現這一任務的歸宿。
2、二戰後國際格局以及冷戰結束後國際形式的內涵
對於二戰後的國際格局,人們習慣從美蘇冷戰和恐怖平衡,蘇聯解體與一超獨霸的思維去看。 事實上,這只是戰後利益既得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內部的鬥爭引起的國際變化。 人們容易忽略的是,這五個常任理事國看似你死我活的鬥爭背後隱藏著一個共同的利益和訴求:維持現有國際格局。
在外交考量上分為爭取利益、保持地位、排斥挑戰三個層次。
在蘇聯解體之後,美國一超獨霸局面的出現,在失去了「左右逢源」的情況下,「和平與發展」就成了包括安理會其他國家在內以及第三世界國家的唯一選擇。 美國為力求利益最大化,在搶佔前蘇聯地盤的同時,大搞地緣政治,以維持和確保這些利益。 由此,世界進入了1991-2001這10年蜜月期。
對於美國而言,他的戰略目標有兩個層次,第一,竭力保持冷戰後地位;第二,在中俄強大無法遏制並承認美國霸主地位的情況下,退而求其次,保持二戰後「五常」集體領導的戰後格局。
3、建設新的國際秩序
所謂國際秩序根本上是國際力量對比的結果,或者說是大國力量對比的結果。 二戰後曾經的國際秩序以美蘇集團勢力的消長以及與之相應的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冷戰結束後,第三世界的發言權不是增加,而是相應的削弱了。
進入新世紀之後,一些新興的區域大國為了能在國際舞臺上爭取更大的影響力和區域政治影響力而提出了「建立新的國際秩序」的訴求。 其實以目前無論是中國、印度、德國和日本,他們都還沒有足夠的實力來重塑國際格局,在政治和軍事影響力上。 他們是不折不扣的區域性大國。
所以,目前第三世界和新興強國(德、日、印、巴西等)追求建立所謂「國際新秩序」的訴求絕對不會實現。 而中俄要求的國際新秩序的在實質內容上完全不同與其他國家,歸根結底是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而已。 可以預見,在以後想當一段時間內,區域大國之間各個層面的衝突會加劇,尤其是他們的周邊區域,以及大國之間的戰略毗鄰區會形勢會惡化。 新興大國希望構建自己的戰略緩衝區,而固有格局的霸主美國將擠壓這種新興的訴求。
4、目前的形勢和目標
進入新世紀後,美國的戰略目標基本實現,但是不同以往的是,在利益格局內部,中俄力量增強。 在利益格局外,以德國為首的歐盟開始動搖英法的地位,衝擊美元體系和戰後歐洲格局;在亞洲,以日印為代表衝擊東亞格局,伊朗和埃及衝擊中東格局,巴西和委內瑞拉衝擊南美格局。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為了確保自身的地位。 必須從內外兩方面著手。
統觀全域,中東是唯一可以全方位的影響世界格局的選擇。 而伊朗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最終落腳點。 它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下一場戰爭的策源地。
目前絕大多數學者還認為,未來的戰爭是圍繞資源尤其是能源的爭奪而展開。 我說,這個判斷早就過時了,美國人已經通過軟硬兩手(金融和戰爭)贏得了這場戰爭。 美國人已經控制了全球的能源供應,包括中俄在內的其他國家只能在保障自足、降低依賴上做文章,已經沒有能力和手段去挑戰美國的能源霸權了。
5、伊朗的形勢及對伊朗戰爭的策劃
美國人步步為營,先通過對阿富汗戰爭對中俄伊進行戰略威懾,使得中俄產生強烈的危機感而不敢妄動。 接著對伊拉克的戰爭贏得了能源霸權。 從此無論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伊朗成了名符其實的「甕中之鼈」。 接下來就是制裁或代理戰爭。
制裁的目的就是掀起伊朗內部政權更迭,建立世俗親美政權。 由此可以兵不血刃的完成美國的所有戰略目標。 這是首選,但是就之前伊朗政府和反對派的表現來看,這個選項已經排除。
自然,戰爭被提上日程。 面對伊朗軍事與國際政治上現實,美國目前無法直接出手,因為它還有顧忌和更好的選擇。
直接對伊朗的打擊,勢必導致中俄的激烈反對而陷入不可知的境地,但又不能坐視伊朗問題的拖延。
美國人的做法是雙管齊下;一方面,加強對以色列的支援,讓以色列打代理戰爭;另一方面,圍魏救趙,紓解以色列的壓力並孤立伊朗。
伊朗領導層非世俗的思維方式和情感傾向導致其對國際形式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伊朗的反猶傾向和泛伊斯蘭色彩外交雖然讓他在穆斯林世界贏得普遍但無實際意義的支援,但也引起了西方社會的普遍反感。 當今的世界是西方文明的世界,而他們沒有充分的考量到其力量以及災難性的後果。 中俄對伊朗的暗中支援,無不是從地緣政治和自身國家安全出發,至於委內瑞拉、朝鮮的支援與同情,完全沒有意義並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內賈德無謂的強硬言論把美以合作推上一個新的階段,伊朗在政治上陷入了完全的孤立。
而目前軍事打擊伊朗的困難來自兩方面,中俄以及阿拉伯世界。 由此,我們完全可以明白近年來中國與周邊國家爭端日趨突出的原因。 美國的目的很簡單,讓中國陷入與周邊國家的紛爭,一方面遏制中國,更重要的是讓中國無暇顧及伊朗而被迫對美國做出讓步。 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中國周邊環境會在未來幾年內急劇惡化,甚至與某幾個小國陷入劇烈衝突,而要避免這一情況,就需要中國的領導者在伊朗和南海等問題上做出抉擇。
這需要大智慧和勇氣,從最近我國的一系列軍力展示,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方極其重視在伊朗問題上的利益。 反而現在是需要美國在選擇伊朗和南海問題上做出選擇甚至讓步。 雙方的試探和討價還價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衝突仍在可控範圍內,東亞唯一可以抗衡中國的唯有日本,但釣魚島的試探結果以及日本社會的新右翼傾向將讓美國重新考量日本這張牌。 對付中國的手段,美國沒有其他更有力的選擇,目前唯有兩種手段:收買和搞內訌。 相信新的領導集體在統一國內認知上會有新的作為。 從這個角度講,左和右都是拉攏和打擊的物件。
俄羅斯方面,美國一直在打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防止他在中近東地區捲土重來。 但就目前看來,美國的戰略並未奏效,以「歐洲攪屎棍」波蘭的東歐國家依然無法擺脫俄羅斯的戰略影響,以格魯吉亞為首的「顏色革命」國家不但沒有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反而自身陷入政爭影響到國家的獨立與自主,俄羅斯的實力反而得到了加強。 於是美國選擇了一個「戰略結合部」---敘利亞。 它既是俄羅斯在中東唯一的戰略延伸也是以色列對伊朗行動的阻礙。
內亂曠日持久的敘利亞不是民主自由與獨裁專制的角鬥場,而是美俄兩國對中東利益的賭台。 巴沙爾政權關乎俄羅斯的核心利益,而美國想借此討得俄羅斯對伊朗問題的讓步,血腥的賭博還將繼續,但敘利亞人民自覺不自覺的成了他們的籌碼。 不容忽視的是,作為北約成員的土耳其竟然參與到這場內亂中。 他希望以近乎討好的表現贏得歐美的接納和歡心。 從而成為一個地區大國,實現一戰前「昔日帝國的榮光」。 但本人斷言,它不會被國際社會尤其是歐美接納,如果伊朗問題解決,土耳其將是下一個戰爭策源地。 當前的國際衝突,在表面上是國家利益的衝突,但事實上。 國際衝突的根本已經上升到文明的衝突,目前最激烈的是,伊斯蘭文明和以基督教為代表的文明衝突。 歐美普遍視伊斯蘭為他們最大的威脅。 而土耳其早就接替埃及成了泛伊斯蘭主義主導國,土耳其還再做黃粱美夢。 他所面臨的困境遠遠超出伊朗。 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6、以色列對伊戰爭的準備
以色列對軍事打擊伊朗已經就緒,目前的工作就是剪除伊朗的羽翼以及缺失減輕以色列在對伊戰爭爆發時所面臨的危險與壓力。
以色列的壓力不在中俄,而在於穆斯林世界和海灣阿拉伯國家。 尤其是四次中東戰爭時的阿拉伯國家。 像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利比亞、敘利亞這些以前像樣的幾個國家。 現在基本都半死不活的了,唯一還有點實力的埃及,目前出現了伊斯蘭主義政府,美國不會坐視不理的,相信隨著對伊朗戰爭準備的深入,美國會加深埃及軍方與穆斯林兄弟會之間的矛盾,確保他在以色列對伊朗行動的時候不會威脅到以色列。 鑒於目前的形式,以色列再不動手,真是沒有天理了。
7、伊朗的反擊
伊朗的反擊手段在國際制裁後已近非常有限了。 國內貨幣貶值嚴重,人民生活水準下降,經濟面臨嚴峻挑戰。 加強軍備有心無力,鑒於美國控制了中東、北非原油,伊朗的石油戰略無法奏效了,減產等於自殺,目前唯有中國幾個國家進口伊朗石油,更是無法出此下策。
所謂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只能是戰時的國際冒險。 以美軍目前的實力,伊朗連實施改計畫的機會都微乎其微。
於是,伊朗的手段就是聲東擊西。 先是派出部隊參與敘利亞內戰,説明巴沙爾政權。 這一點奏效甚微,充其量算國際道義。 實際意義不大。
最近比較得意的一招,就是伊朗唆使巴勒斯坦哈馬斯挑起以巴衝突。 這個看似愚蠢且自殺式的計畫成功達到了延緩以色列進攻的目標。 首先,伊朗十分清楚以色列對於挑釁的態度,唆使哈馬斯襲擊以色列。 以色列習慣性的反擊,結果上當了。 伊朗成功地轉移國際視線,哈馬斯竭力宣傳以色列「屠殺平民」的「暴行」激發了穆斯林世界新一輪的反猶熱潮,伊朗強烈支援哈馬斯的形象為自己在穆斯林世界贏得了讚譽。 這就不難理解在衝突後,伊朗政府熱烈祝賀哈馬斯對以色列的「大捷」。 這場衝突的策劃者和贏家只有一個,就是伊朗。 他的目標只有一個,爭取時間。 表面上看來,他達到了目的。 但以巴勒斯坦的衝突水準,完全不能影響以色列對伊朗的既定政策和日程。
伊朗是一個神權國家,所以政權的更迭對國家決策的影響非常有限。

8、結論
在未來10年內,美國、以色列對伊朗的戰爭無法避免。 結果顯而易見,泛伊斯蘭勢力陷入低潮,中東北非暴力不斷。 但對伊朗資源的分配將維持整個冷戰後格局。 美國依然是世界霸主,但中國的崛起已成事實。 中國依然會尊重並目前的世界格局。 五個常任理事國將圍繞著中近東利益明爭暗鬥。 印度、日本的角色不會改變,他們可以牽著中國,但不能改變現有格局。 巴西和南非會崛起,但還是原料供應國。 國際地位何從說起。 美國會著力打擊地區自由貿易,維持美元地位。 為了維持格局並打擊德國,歐盟有瓦解的危險,中日韓自由貿易談判將被徹底終結,為了遏制中國,美國勢必會在南海挑起一場軍事衝突,它的目的不是打垮中國,而是借機控制東盟。 這個國家不會是菲律賓,而是越南。 中日東海爭端依然會懸而不絕,但中國的控制力將在東海和南海得到加強。 (這個結果可能來自于兩方面,中國的強大爭取或美國為伊朗而在南海的讓步)。 上合組織會在伊朗戰爭後加強並變成准軍事同盟。
未來,非洲成為熱土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