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戰場淮海地區第一期作戰
一般狀況
淮海地區,包括蘇北、皖北及豫東、魯西、魯南各邊區,亦即中共陳毅之蘇皖軍區。
抗戰勝利後由第10戰區李品仙接收,但長江北岸各城鎮畫入京滬地區,歸第3方面軍司令湯
恩伯接收,接收之成果,僅津浦路南段、隴海路東段及沿長江北岸等重要城鎮,餘悉為陳
毅共軍行面的佔領;接收以後繼戡亂,改為徐州綏署,並改由原第9戰區薛岳為該綏署主任
,在全般戰略基礎配置上,專責對陳毅共軍作戰。山東軍區羅榮桓共軍渡海進入東北,該
軍區亦由陳毅接收,徐州綏署之責任區亦隨之擴大,中共統稱新4軍,我統稱華東戰場。該
綏署毗鄰京畿,直至民國三十五年一月十三日政府下達第一次停戰令,因美國介入調處,
及毛澤東重慶和談,於第一次停戰令以前,敵我維持接收後現狀,僅是我軍失去先制之第
一時間;第一次停戰令後至本作戰開始,我軍不可思議實施整編、裁軍復員,共軍執行毛
澤東“向北發展,向南防禦”之全般及全程戰略,除將蘇南、皖南之共軍主動向蘇北、皖
北集中外,無限制裹脅民眾、無限制擴軍,繼將蘇皖軍區與山東軍區連成一體,統稱為華
東人民解放軍,依毛澤東“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戰略,及和談中運用“有理、有利、有
節”三原則,首於膠濟路沿線發動攻勢,截斷線、孤立點、佔領兩廂;向南防禦,戰略守
勢,戰術積極進攻,兵臨江畔,威脅京畿。
作戰區地形,為黃淮平原[作者註:系淤黃河及淮河。],僅皖北嘉山、來安、盱眙、
蘇北蕭縣及魯南等,有部分丘陵地外,餘為一望無際之平原。東濱黃海,運河縱貫南北,
有利於我三軍聯合作戰,惟湖泊雜陳,溝渠縱橫,有利於輕裝之共軍流竄,但若以運河、
邵伯湖、高郵湖、洪澤湖、黃墩湖、微山湖為中央位置,及津浦、隴海兩鐵路機動兵力,
可予共軍各個擊破,運河及津浦路縱貫南北,淮河接淤黃河及隴海路橫貫東西,將戰地自
然區分為4至6個戰場,可徹底集中兵力,予共軍區分殲滅。戰地交通,公路悉為土面,一
遇天雨,泥濘難行,作戰時天候,初期正值夏季,亦蘇北、皖北雨季,河水、湖水暴漲;
中期已進入秋季,天高氣爽;後期為冬季,寒風徹骨,惟最後向城嶧棗地區決戰,並未飛
雪,恰是大雨傾盆,原野積水沒脛,道路泥濘難行。
戰地民情,蘇北、皖北,富者田連阡陌,貧者地無立錐,佃農佔百分之八十以上,終
年辛勞,多為地主剝削,且因水利不修,每逢雨季一片澤國,農耕泡湯。此一社會病態,
為共產主義生存發展之溫床,惟地毗京畿,但實行三民主義僅是口號,而毛澤東恰於民國
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發出“關於反姦清算與土地問題指示” ,其中謂:“農民迫切需要土地
,中共中央決定改變國民黨在抗日戰爭時的土地政策,即由減租減息,改為沒收地主土地
分配給農民”。在全國各地中共以“分田、窮人翻身”為毒餌,將全國百分之七十五以上
農民及無產階級均動員、組織、武裝起來,與我進行人民戰爭。至十月十七日參謀總長仍
誇下海口:“從軍事上對付中共,三個月至五個月便能解決。”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國大代
表招待會上再度誇下海口:“一年內消滅中共。”此完全是神話。越共說:“在湄公河、
紅河三角洲這些地區,是沒有高山和森林,但只要能依靠得上廣大民眾,就可造成人山、
人林,軍隊即可得到比高山和森林更奇異的保護。 ”蘇北、皖北這些地區,沒有高山和森
林,中共以“分田、窮人翻身”為毒餌,將百分之八十以上佃農及貧農都動員、組織、武
裝起來,就可造成人山、人林,這就是陳毅“為什麼能於此黃淮平原建立游擊根據地及生
存發展壯大”之謎底。軍隊依靠廣大民眾,乃如魚得水,情報、情報封鎖及運輸供應等均
沒有問題,只要出師,每戰必是奇襲全勝,這是戡亂根本問題,不是“從軍事上對付中共
,三個月至五個月便能解決。”
徐州綏署毗鄰京畿,在當時集權統率制度下,該綏署受干與最深,本作戰中之江北地
區戰鬥,國防部幹與至團,特別是以天才自負之錯誤軍事思想,例如“以爭城奪地為作戰
目標”、“戰略全面攻勢、戰術全面防禦”、“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等,並以此統一全
國軍事思想,不僅影響本作戰,更影響戡亂戰爭至最後結局。
敵我雙方兵力及作戰構想
徐州綏署下轄第1綏區(南通)轄整編第21、第49、第65、第83師,另第67師;第2綏
區(濟南)轄第8、第12、第54、第73、第96軍;第3綏區(徐州)轄整編第59、第77師;
第8綏區(蚌埠)轄第7軍、整編第48、第58師;綏署直轄第5軍、整編第11、第25、第26、
第28、第44、第51、第52、第57、第69、第74、第84、第88師,以上計7個軍、20個整編師
、1個普通師及1個快速縱隊、4個砲兵團、5個兵工團、1個通信兵團等,此為本作戰開始時
之兵力,爾後逐次向此增加兵力,作戰開始前敵我雙方動態如附圖一。
抗戰勝利後,美國介入國共衝突調處,民國三十五年一月十三日政府下達第一次停戰
令,正式進入和談,於和談期間,中共依“有理、有利、有節”三原則,實施“談談打打
,打打談談,連談帶打”[作者註:中共柯崗、曾克、薛洪興合編,《劉伯承中原逐鹿》,
頁三。],淮海地區陳毅共軍直接威脅京畿,七月上旬徐州綏署策定作戰計畫[作者註:徐
州綏署第一期綏靖作戰概要報告。],摘要如下:
一、方針
綏署為排除京、滬、徐、蚌之威脅,貫通津浦路南段及隴海路東段交通,徹底肅清淮
海地區共軍之目的,即以徐蚌地區國軍,極力向東西發展,在第1綏區及第5軍北進支持下
,合力規復甦北、皖東,徹底殲滅該地區共軍,爾後準備繼向魯境進出,尋求華東陳毅共
軍主力決戰。
二、指導要領
本作戰共分三期,第一期預定七月中旬開始;第二、三期開始時間另令行之。
第一期:
徐蚌方面:應極力擴展空間,使第二期進剿作戰容易。
江北方面:一舉規复天長、盱眙、海安、如皋,解除京滬北側及津浦路南段東側威脅
。
第二期:
徐蚌方面:西以貫通徐州、鄭州,東則進出運河,並準備第三期向兩淮之進剿作戰。
江北方面:第1綏區利用第一期之成果,進出東台亙高郵以北之線。
第三期:
徐州方面:西以廓清魯西,確實掩護隴海路東段北側安全,東則進出兩淮,在第1綏區
策應下,肅清蘇北之共軍,並準備向東海挺進。
各部隊於攻擊時,應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逐次完成碉堡線,防共軍反撲,確保既得
成果。
以上之作戰計畫,雖具有縱深性,亦即所謂全程計畫,但其內容則難以苟同,第一,
方針:“合力規復甦北、皖東,徹底殲滅該地區共軍”,乃倒果為因,因城鎮和土地之獲
得與確保,乃殲滅敵人之結果,非為規復甦北、皖東,即可徹底殲滅敵人。第二,指導要
領:既非外線作戰,又非區分殲滅,而是分區各自為戰,乃最落伍之大軍統率;又外線作
戰要領,始如脫兔,迅速完成分進合擊,區分殲滅要領,徹底集中兵力,速戰速決,一戰
而勝,再及其餘;“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均與以上作戰要領相違背。第三,剿共之大
戰略(國家戰略)為“七分政治、三分軍事”,在政治與軍事聯合鬥爭下為“政治顛覆、
軍事殲滅、政治佔領”三部曲,非為“逐次完成碉堡線”;中國是一個“東方不亮、西方
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的大國,究有多少資源能逐步完成碉堡線,有多少兵力守住此碉堡
線,萬里長城及黃河長江,均未能阻擋元清兩代滅亡中國。第四,本作戰地區最適合“陸
海空三軍聯合作戰”,但僅見到陸軍,在陸軍方面,守勢兵力又優於攻勢兵力。總結論斷
:本作戰計畫,僅是江西圍剿計畫之幽靈復活[作者註: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
題》。]。
陳毅共軍主力為其蘇皖軍區新4軍,轄第1至第7師,及新1師,每師轄3個旅,其中李先
念第5師已劃歸李先念之中原軍區,黃克誠之第3師,已隨林彪進入東北戰場,重新成立第
3師,其新1師以軍區部隊抗戰勝利後新編成,另為其軍區部隊計4個師級縱隊,每縱隊轄3
個團。羅榮桓山東軍區之正規軍,已悉渡渤海進入東北,該軍區由陳毅接替後,新編成計
第1至第9師,每師轄3個團,另軍區所轄之旅,合稱山東軍,主力位於膠濟路附近地區,僅
1至2個師或旅參加本作戰;新4軍及山東軍合稱華東人民解放軍,司令員為陳毅,政委為饒
漱石,兵力裝備較我徐州綏署居絕對劣勢,但採政治與軍事聯合鬥爭。
淮海地區陳毅共軍,毗鄰京畿,京畿之前,豈容其酣睡,其又背負徐蚌之壓力,腹背
受敵,在國軍絕對優勢之陸海空軍進剿下,應無其生存空間,戰勝似更不可能,但本作戰
之結果,恰盡出人意外,緣由其具有有利民眾條件,國軍戰略戰術又出了問題。抗戰甫告
勝利,毛澤東即掀起全面叛亂,其全般戰略:“向北發展,向南防禦”,全程戰略:“由
戰略防禦到戰略相持,再由戰略相持到戰略進攻”,其大軍統帥:“在其全般及全程戰略
統一下,各大軍區司令員有決定打與走之全權”,戰爭開始時,陳毅華東軍區主任務為向
南實施戰略防禦,本作戰其作戰構想:
一、方針
戰略防禦,戰術進攻,撒開雙手,誘敵深入,徹底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逐次殲滅敵
人。
二、指導要領
戰略退卻時,“三平兩空”堅壁清野。“三平”:鐵路公路路基剷平、護路壕填平、
電線桿砍平;“兩空”:資源糧食埋藏或運走一空、壯丁裹走一空。
游擊戰與運動戰相結合,分散兵力打游擊,迫使敵人備多力分,迅速徹底集中兵力打
運動戰,各個擊破,逐次殲滅敵人。
主力兵團(正規軍)與地方兵團(軍區黨政軍)相結合,主力兵團超越地方作戰,以
殲滅敵人為作戰目標,地方兵團不脫離地方作戰,與民眾同生共死結合在一起,於原鄉原
土與敵堅持,以保衛地方政治,達成面的佔領為作戰目標。
決戰問題:把握最有利之決戰,並堅決的執行到底,不利之決戰主動避免,不能打就
走,尋找好打之機會,在戰略防禦階段,與敵賭成敗之決戰,根本避免。
作戰經過概要
徐州綏署依作戰計畫,下達第一期作戰命令[作者註:徐州綏署第一期綏靖作戰概要報
告。],摘要如下:
一、第1綏區以整49、整65、整83師,在整25師支持下,向如皋、海安攻擊而佔領之,
並準備繼向鹽城攻擊。
二、第5軍欠第200師配屬整74師整58旅欠1團,向天長、盱眙之線進出並佔領之,限七
月十五日前準備完畢。
三、第8綏區第7軍,以一部維護蚌埠至宿縣鐵路交通,主力分由曹老集、固鎮向五河
、泗縣進剿。整58師在黃口附近交2總隊協力下,以一部由蒙城向北進剿,主力由宿縣附近
以廣正面向西進剿,肅清宿縣、永城、蕭縣之間地區共軍並佔領之。
四、整69師欠整99旅,由夾溝附近向魚溝集、朝陽集攻擊,肅清該地區共軍,並準備
續向睢寧、宿遷進剿。
五、整28師欠整80旅,配屬整57師整預3旅,以一部向雙溝鎮攻擊,主力沿隴海路附近
向曹八集攻擊,肅清該地區共軍並佔領之。
六、第3綏區之整59、整77師,在韓莊附近整51師支持下,竭力拘束當面共軍,並掩護
整28師左側背安全。
以上作戰命令,僅是將作戰計畫錯誤擴大。第一,用兵之根本,在優勢作為與優勢發
揮,本作戰命令之用兵成為“仙女散花”,且只有分而沒有合,此即本作戰“戰略全面攻
勢”,又每攻占一城一地均令“佔領之”,中國是具有廣土遼原之大國,不知究有多少兵
力全面佔領,此即本作戰“戰術全面防禦”。第二,大軍統率之根本,該管的不管,叫做
失職,不該管的去管,叫做包辦;本作戰命令硬性干涉至團級,使綏區司令、整編師、旅
長等均成為木偶,但攻擊發起時間及作戰目標等恰均無統一,全戰場自然是各自為戰,及
到處鼓響鑼不響,行動成為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此即“該管的不管,專管不該管
”的最惡劣之大軍統率。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