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政府發行無債綠幣,放棄金銀本位,亦不跟隨歐洲列強大潮流,以國債作抵押向央行換取貨幣,在當年是一種非常大膽的嘗試。由提出到執行,美國國內曾有過激烈的辯論。
綠幣發行初期常受到民間抵制,以至當年的財政部長蔡斯(Salmon Chase)及史葛將軍(Winfield Scott)都要親自出馬宣傳綠幣。很多美國政界人士皆視林肯貨幣新政為一種臨時操施。所以,當內戰結束,林肯遇刺後,貨幣發行應何去何從?美國國內又展開了激烈爭辯。
《貨幣三門派》
由1865年至1900年美國確立金本位,各方勢力相互角力,長達三十年之久,這時期的史料紛陳,不容易找到脈絡,不過細心整理,大致可以分成三股勢力。
第一是綠幣支持者。他們以廣大農民為主,何解農民會支持綠幣?上一集已提過,林肯主政時曾大力扶助農業發展。不過更重要是綠幣與南北戰爭形成通賬,令物價上升,尤其是農產品,例如小麥,由1861年至1864年,價格上升了2倍有多。(詳情可參考羅家聰《勢事循環》P.130圖3.15),貨幣變相貶值,農民財富增加,自然支持繼續發行綠幣。
第二是雙本位支持者,自立國後,美國一直實行金銀雙本位,即使綠幣時期,黃金、白銀仍為貨幣,任何人發挖到金銀,都可以拿到國家鑄幣廠鑄成金銀幣使用。1848年,加州淘金熱吸引大批民眾前往西部開發後,西部數個大州,如內華達州、科羅拉多州、猶他州等,相繼發現巨大銀礦,以農、工階層為主的淘銀者及礦主皆希望國家採用金銀雙本位制,令白銀成為貨幣。
第三是金本位支持者,以銀行家為首,因為當時全球黃金都控制在幾間大銀行及央行手中(詳情可參考《貨幣戰爭》第一章)。美國的黃金相對稀缺,南北戰爭初期,黃金儲備只得10萬安士左右,根據馬田大師《Gold $5000+》第6頁,到1869年,也不過值4百萬美元,折合約20萬安士。相比當時英國,實在是蚊與牛比!在美國實行金本位,銀行家就能控制美國貨幣供應。
三派又可分兩大勢力,雙本位及綠幣支持者可歸納為「多幣主義」,即讚成一國之內容許數種貨幣同時流通,就像美國立國初期一樣。而金本位支持者則屬單一貨幣主義,只支持黃金成為貨幣,抗拒白銀及綠幣。政府的支持成為三方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整整三十多年的時間裡,政府始終站在金本位一方。
可能有人可能會問,美國是民主社會,任何制度的確立不是某人說了就算,既然綠幣及白銀有廣泛支持者,政府怎可能一直漠視民意?
前幾集已有論及,美國立國之初,管治鬆弛,銀行家及商人勢力龐大,曾多次左右政府貨幣政策,直至林肯主政,才挽回政府威信。林肯死後,他們的勢力從新抬頭,不難想像!
1866年,林肯死後不足一年,國會就展開消滅綠幣的行動,首先將綠幣發行上限設定為4.5億。其後又通過《緊縮法案》(Contraction Act),要求財政部用盡所有辨法,續步回收綠幣,兌換成金幣存入國庫。雖初期效果不顯著,但長時間持續進行,積少成多,無形中就是以黃金銷毀綠幣。
《黑色星期五》
三派的角力,因為「1869年黃金操控案」而白熱化,那就是馬田大師在《Gold $5000+》提過的1869年黑色星期五(Black Firday)。
林肯主政時期,美國主要以綠幣為貨幣,黃金與綠幣可自由兌換,但國際貿易卻以黃金計價。導致很多美國商人需要「套期保值」,例如美國牛皮商人,會先在國內用綠幣向農民收購牛皮,賣到國際市場,賺得黃金後兌成綠幣,再去收購牛皮。為怕黃金兌綠幣價格突然下跌,做成損失,他們會定期沽空期金,萬一金價下跌,亦可減少損失,導致期金市場長期累積巨大空倉。
以投機聞名的美國富商Jay Gould(上圖)看準了機會,決定動用大量資金吸納空倉,炒高金價,把期金沽家殺過遍甲不流。不過,當時美國國庫仍有約40萬安士黃金儲備,若政府出手干預,拋售黃金,計劃可能失敗。
於是Jay Gould進行賄賂,收買了眾多政府要員,其中包括格蘭總統(Ulysses Grant)的小叔Abel Corbin、財政部官員Daniel Butterfield等人,更透過游說,得到總統默許不干預金市,並將此事發佈傳媒。格蘭總統是武將一名,曾參與南北戰爭,對金融一無所知,結果任其擺佈,導致了現代金融史第一次黃金狂熱(Gold Fever)。
Gold Fever有多狂熱?根據John Steele Gordon《偉大的博奕》P.161記載,當時美國,從波士頓到舊金山,商人停止了所有商業活動,黃金交易幾乎成為國家唯一金融活動,黃金交易室裡每天都擠滿了狂熱的人群,在大大小小的城市裡,許多黃金價格指示器都因過份顫動而失靈。當年著名詩人斯特德曼形容,黃金價格每分鐘上升百份之一。短短數天,金價就從130元綠幣,扶搖直上升到162元。
根據馬田大師《Gold $5000+》P.6記,1869年9月24日,當金價升到每安士162.5元時,很多人走到銀行提取存放在銀行的金幣,想拿到金市放售。不過,林肯政府曾立法規定金幣面值與綠幣等值,很多銀行拒絕交出金幣,改以20元綠幣代替。結果引發暴動,憤怒群眾,衝入銀行,將銀行家拖到大街上吊死。
這裡要非常小心,所謂「規定金幣面值與綠幣等值」並非指綠幣與黃金掛勾,而只是「等值」,例如「20元綠幣 = 20面額金幣」,即是說,某人欠某人一個面值20元金幣,可以20元綠幣償還,這是政府為了賦予綠幣價值的方法。
那黃金與綠幣自由兌換又是怎麼一回事?眾所周知,黃金除了可以鑄成金幣,還是一種金屬原材料,當時林肯政府並沒有干預這個市場,所以市場上又產生了另一個自由浮動的黃金原材料價格,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均以綠幣為支付工具,反而把金幣收藏起來,待黃金原材料價格上升,拿到市場上放售。
銀行看準了法律漏洞,拒絕存戶提取金幣。群眾以暴力對待銀行人員,在現在人眼中,固然不對,但當時美國管治鬆懈,民間慣以私鬥解決糾紛,西部牛仔電影中就常有比槍決鬥場面,民眾暴動不足為怪。
為平息暴亂,格蘭政府派出一支軍隊鎮壓群眾,死傷無數,之後更以「謊言」公開宣稱政府將出售總值4千萬美元黃金儲備,實際上政府只得4百萬,結果金價極速下滑,幾分鐘內由160跌到130美元,而Jay Gould等人早已離場,賺過盤滿砵滿。
黑色星期五詳細傷亡數字,就像六四事件一樣,至今仍是一個迷。由於事件是民主政制一大污點,很多書都沒有提及。事後國會召開聽證會追查真相,但關鍵人物,如總統夫人均以特權法拒絕出席,甚至Jay Gould亦沒有透露他從金市賺了多少錢?事件最後不了了知。
1869年黃金操控案成了美國貨幣制度的轉捩點,經過此事,社會上返回金本位的聲音迅速湧現,金本位派認為讓黃金與綠幣自由兌換是罪魁禍首,很多評論更指出,是民眾對綠幣失去信心,才導致此事。
例如1870年,法官Salmon P Chase就在一單債務糾紛中栽定林肯貨幣新政違憲,指出無債貨幣會導致貨幣貶值,只有金屬本位貨幣不會,國會無權將貨幣從「金屬轉向紙質」。
馬田大師批評這種反回金本位的論點,在《Gold $5000+》P.3認為「This is not true!」,民眾並沒有對綠幣失去信心,否則又怎會到銀行提取金幣到市場上出售,換取綠幣?重點是銀行違反了誠信!
黃金操控案後,格蘭政府名譽掃地,很多群眾都對政府失去了信心,認為政府是官商勾結。事實也是,當時美國貪污成風,與今日中國不相拍仲,很多國會議員都貪污受賄,1860年代未至1870年代初興建西部鐵路時期尤其嚴重,例如1872年的聯合太平洋鐵路貪污案,國會議員竟貪去一半建造費,舉國震驚!(詳情可參考孫立勇「美國西部開發與腐敗」)所以,當時歐洲人普遍看不起美國人,認為美國是不文明及野蠻之地,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可以找到證據。當時紐約混亂不堪,人們隨地吐痰很普遍。還記得電影《鐵達尼號》中那個由Kathy Bates主演的美國富婆嗎?(上圖),在船上,她處處受到歐洲淑女們的嘲笑及排擠,更以「暴發戶」稱之,都是現實的反映。
究竟Jay Gould操控黃金案背後有沒有刻意計劃,以打擊林肯綠幣,返回金本位?還是歷史自然發展?年代久遠,資料不全,不敢妄測!但套用馬田大師理論,當人民對政府失去信心會怎樣?
答案:信心走向黃金!1869年成為黃金購買力的低點,雖然這年出現了Gold Fever,但為期甚短,上幾集的黃金購買力圖是以平均值計,所以看不到任何蹤跡。1869年後,黃金展開一個新牛市,美國亦展開了一個反回金本位的歷程,過程如何?雙本位支持者與綠幣支持者又有何反抗?下集再續。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