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克里希納穆提 重新認識你自己 第十章--懂得愛 (Part 3)

愛是否包含了義務和責任?它需要使用這些字眼嗎?如果你因為責任而去做一件事,那還有愛嗎?責任之下絕沒有愛。人類所陷入的責任結構其實已經毀了自己,如果你因為責任的緣故,不得不做某件事,你就無法愛你所做的事了。愛所到之處,既無責任,也無義務可言。
不幸的是,大部分的父母都認為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有責任,於是他們就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應該變成什麼樣的人、不該變成什麼樣的人等。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能有安穩的職位,因此,他們所謂的責任,只不過是要傳給孩子上一代所崇拜的地位和面子罷了。人一旦追逐地位和面子,就破壞了自然的平衡和秩序。父母所關切的,往往是如何造就另一個地地道道的凡夫俗子。表面上看來他們是在幫著孩子適應社會,其實是在助長世上的衝突、暴力及戰爭。你能稱之為愛和關懷嗎?

真正的關懷就好比關心一棵植物那樣,為它澆水,認清它的需要,給它肥沃的土壤,溫柔親切地照料它。可是如果你只培養你的孩子適應社會,你就是在訓練他們如何鬥爭,那麼他們就會被社會宰割。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孩子,怎麼還會鼓勵他們加入這場人間的苦戰?
如果你失去所愛的人,你會流淚不已,然而你的淚水到底是為自己,還是為那逝去的人而流?你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別人而哭?你曾經為別人哭過嗎?你曾經為那捐軀戰場的兒子哭過嗎?如果你哭過,那些眼淚是出於自憐,還是為了亡者?如果你是為了自己而傷心,那麼眼淚就是白流了,因為你只不過是自憐罷了。但是如果你落淚,是因為你喪失疼愛了半輩子的人,那也不是真的疼愛。假設你的兄弟過世,你很容易為自己落淚,因為他已經離你而去。你落淚顯然是因為內心有很深的感觸,但不是因為罵過他而感傷,其實是因為自憐而感傷。這種自憐的心態會使你變成鐵石心腸,你會封閉自己,逐漸變得麻木而愚昧。
如果你是為了自己而哭,這能算是愛嗎?你哭是因為你落單了,你感到孤單無助,你對自己的處境滿腹牢騷,總之是那個“你”在哭泣。如果你真能看透這些事的內情,就像你摸一棵樹、一根柱子或握一隻手那麼直接,你就不難看出悲傷是自創的,是念頭引發了時間感而造成的。三年前,我弟弟還健在,轉眼他就故去了。因為我變得更孤單、更傷心,再也沒有人能給我慰藉或陪伴我了,每念及此,難免熱淚盈眶。
只要仔細觀察,不難看出內心的起伏過程,如果能一眼就看清它的來龍去脈,而不是一點一點地分析出來,你會在剎那間識破那個虛偽的小傢伙——我——的整個本質及結構。我的眼淚、我的家庭、我的信仰、我的宗教、一切醜惡均藏在內心深處,如果你打從心底看透它,而不是用腦子去分析,你就獲得了終止哀傷的秘訣了。
悲傷與愛是不可能共存的,但是基督教卻把痛苦理想化,甚至將它供在十字架上朝拜,這暗示著除非你通過那扇特殊的門,否則你是永遠脫離不了痛苦的,這完全顯示了宗教組織剝削人心的伎倆。
因此,在你問愛是什麼的時候,你也許會害怕看到真正的答案,因為它可能意味著一種徹底的劇變——它可能會毀了你的家庭。你也許會發現你根本不愛自己的妻子、丈夫或孩子。你真的愛他們嗎?你可能會決定毀掉辛苦築起的家園,從此再也不去教堂或寺廟了。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