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個朋友來我這裡喝茶,聊起一些瑣碎的事情。
說到他的一個朋友是新加坡人,早年間在大公司做資深技術人員,因此退職時獲得了大筆的退休金,這老兄不甘寂寞,於是去開工廠,從上百人的工廠慢慢做到幾十個再做到幾個人,到現在只有二個人,然後自己得了肺癌。
他不抽煙也沒什麼污染源,只是在北方幾年,霧霾特別嚴重的那些地方,想來這就是源頭。
有老婆孩子,孩子正在大學。
朋友問他怎樣?他說去喝酒,還能怎樣?
前些日子看商業周刊,寫莆田一個做鞋廠的,數年前帶了五千萬去創立工廠,現在就剩下幾十萬雙鞋的庫存,什麼都沒了。
我曾給一些朋友講過去,你如果十年來不是去做工廠,不是去開公司,你就買房子,這是這些年最靠譜的事情,你們已經發財了。
這句話是一句屁話,因為我也是上海最早買房的人,卻因開工廠失敗賣了房還債,一無所有,到最近六年才重新崛起。
所有這些故事,講的是實體企業家的悲涼,在一個極度扭曲的貨幣環境裡,腳踏實地做製造業的,大部分都死無葬身之地。
你會批評我說:不對,你看我們這些龐大的製造業企業。
我告訴你真相吧:這些年唯一成功的企業,只有兩類,一類是罕見的,不貸款,自己慢慢做製造業出口,做到行業前幾位,結果發現自身利潤微薄,連利息都做不出來,於是依賴貨幣套利獲益。一類是瘋狂投資,擴張自身規模,向銀行貸款,依賴綁架銀行和地方政府,去謀取融資,然後投機房地產市場和高利貸市場獲利。或者設法上市,在股市圈錢解套。
除此外,還有些營營役役的小企業,賺些現金流,然后買房,設法融入中產隊伍。
那些真正以為實業可以創造財富的,腳踏實地的企業家,最後大部分都死了。
年初我去看一個過往的老朋友,說起一些熟悉的企業主,其中有個老大哥,熱愛工廠,希望做成我們那個行業的知名品牌,貸款不到,去借高利貸,最後還不起,工廠被高利貸主拿去,並圈其人身自由,在工廠繼續管理,這一生恐怕是無法解脫了。
很多人以為期貨行業風險大,那是他們從來沒有去製造業廝混過,在中國這塊土地,能夠最終活下來的企業主,才是真的強悍者。
但其中的血淚是難以言傳的。
這個國家對企業主如何呢?
沒有底線的勞動法,一味遷就工人,銀行歧視,累累稅收,甚至因為國家莫名其妙的關稅配額,一不小心就落入牢獄之災。
嗚呼哀哉。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