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心能注視一棵樹、天上的星星或閃耀的河水直到完全忘我的地步,你就能體會什麼是美了。在我們真正看見的那一剎那,我們就浸淫在愛中了。平常我們都是從比較或人為的方法來認識美,這表示我們總是將美歸因於某種東西。我看到一棟我認為很美的建築物,當時我是根據我對建築的知識,加上和其他建築物的比較之下,才認為它美。但是我現在就要問自己了:有沒有一種不需要客體的美?只要那個能夠檢查、經驗和思考的觀察者存在,美
就不存在了,因為那份美已經變成了觀察者所注視和評鑑的外在事物了。只有使觀察者的自我消失,沒有客體的美才會出現,那需要多麼深的覺察及探索的工夫啊!
就不存在了,因為那份美已經變成了觀察者所注視和評鑑的外在事物了。只有使觀察者的自我消失,沒有客體的美才會出現,那需要多麼深的覺察及探索的工夫啊!
美存在於完全忘卻觀者與所觀之物的境界中,惟有徹底的苦修才能達到這種忘我的地步。我所指的並不是神職人員的嚴厲、制裁、戒律以及服從等的苦修,也不是指衣著、觀念、飲食和行為上的刻苦,我所說的苦修是那種完全單純而謙虛的心境,其中沒有任何對於成就的追求慾望,也沒有攀緣的階梯,只有第一步,而這第一步實在是永恆的一步(譯註:禪宗所指的第一義諦)。
假設你獨自散步或與別人並肩而行,你們的交談這時已經告一段落,在自然的懷抱中,沒有狗吠,也沒有車聲,連鳥兒振翅的聲音都聽不見,你完全沉靜下來,周遭的一切也都沉寂無聲。在這種安寧的狀態下,觀察者不再把所見的景色詮釋為思想,當觀者與所觀之物都歸於寂靜時,那出奇的美就出現了。既無自然界,也無觀察者,那是一種完全的、徹底的空寂,這空寂就是美。如果你真的處於愛之中,還有觀察的主體存在嗎?只有當愛變成慾望和快感時,觀察者才出現。如果愛不跟慾望、快感相連,就會變得極為強烈,那也就是美,它每天都會示現出嶄新的面貌。所以我才說,美是既無昨日,也沒有明天的。
我們心中不再存有先入為主的觀念或意象,才能直觸生活。但是,我們所有的人際關係通常都建立在思想塑造的印象之上。如果你對我早有某種印象,我對你也是如此,那麼我們自然無法看到真正的對方,所以我們的人際關係才會出毛病。
我說我認識你,這表示我只認識昨天的你,對目前真實的你其實是一無所知的。我所認識的只是我對你的印象罷了,其中還包括了你以前對我的誇獎或侮辱。你對我的各種反應,累積成為印象,貯存於我的記憶中,而你對我的印像也是如此形成的。就是這種造成人際關係的印象,阻礙了我們真實的接觸。
長久相處在一起的伴侶,彼此間必定存有很深的印象,因此阻礙了關係的發展。我們必須對真實的人際關係有所認識,才能同心協力,這種合作是無法通過形象、象徵和觀念上的意識而達成的。也只有當我們了解了真實的關係以後,愛才可能產生。如果我們老是憑著舊有的印象相待,愛就被捨棄了。因此,我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確實認識自己是如何形成對妻子、丈夫、鄰居、孩子、國家、領袖、政客以及上帝的印象,然後你就會發現,你所擁有的只是一大堆意象罷了。
這些意象使你與所觀察的對象之間產生了空隙,衝突便隨著這個空隙而滋生。我們現在要一塊兒探索的就是如何從我們所製造的空隙中解脫出來,我不是指身外的空隙,而是那個在人心內破壞真實關係的空隙。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